人都是有慣性思維的,很多突破並不是憑空而來,有其缺一不可的歷史原由在內。就像西漢的時候外戚政治非常盛行,沒有人擔心他們是否會權力過大,因為以前從來沒有外戚篡位的例子出現,皇帝非常自然地覺得妻子的孃家人和自己是一體的,他們理應幫助自己治理國家,而外戚們也非常自覺地隨著皇帝與皇後的更疊而更疊,直到出現了王莽這個意外,然後大家才開始意識到外戚是有可能篡位的要警惕他們專權。其實王莽篡位這件事,也不能說完全是他自主的,更像是一個時代觀唸的縮影,如果對這部分歷史感興趣,可以參讀張向榮《祥瑞:王莽和他的時代》。,為什麽從先秦開始,到魏晉南北朝的混亂時期女性掌權時有發生,稱帝卻要一直到武則天的時候才發生呢?恐怕和她所處時代具備的這些條件密切相關,缺一不可。小說當然可以捏造,但是需要知道的是,歷史上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特定的問題與特征,很多現象是不可以捏合的,比如漢初大家還沒搞明白統一帝國到底該用那種方法治理(西漢和春秋戰國差了沒幾十年,誰能想到各自為政的小國家突然沒了出現了一個統一大國,這玩意該怎麽治理沒人有經驗),就不可能出現君主集權專製(即便是這種思想。有學者認為,司馬遷為戰敗的李陵辯護,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可能保留了先秦士人可以擇明主而棲的思維慣性),再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戰亂的緣故,很多農民急切需要找一個有勢力的家族抱團取暖,自然就産生莊園大地主進而衍生出門閥政治(講到這個,陳寅恪先生考證過《桃花源記》中的桃花源可能是當時一種真實存在的民間組織形勢,感興趣可以搜尋來看看,名字叫《桃花源記旁證》)……這裏要說的是,本文強勢女主應七娘,雖然我設定她最後是稱帝了,但按照更真實歷史程序計較,很遺憾,她鬥倒大兒子後隻會繼續保持太後的身份垂簾聽政,然後視其餘兒子的聽話情況,換一個,再換一個,不行換孫子,直到她本人滿意了活夠了安詳入土,於是皇室男性成員終於走出老主母的強權陰影重新掌握政權……,(adsbygoogle = window.adsbygoogle || []).push({});。